发布日期:2025-02-20
狂犬病是一种主要通过咬伤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被感染的动物,尤其是犬类,造成99%的人类病例。人狂犬病疫苗接种是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的重要组成环节。我国狂犬病毒疫苗使用多种细胞系,包括Vero细胞、地鼠肾细胞、鸡胚及人二倍体细胞。MRC-5细胞作为人二倍体细胞,因其无致癌性和高安全性,被广泛用于狂犬疫苗生产。近年来,固定床生物反应器(Fixed bed bioreactor,FBR)和微载体(Microcarrier)系统作为两种主流的细胞培养技术,在疫苗生产中展现出各自的优势。本文将从细胞生长、病毒产量、可扩展性、操作复杂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对比这两种技术在MRC-5细胞培养中的应用,为狂犬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狂犬病是一种主要通过咬伤传播的人畜共患病毒性疾病。被感染的动物,尤其是犬类,造成99%的人类病例。尽管可以预防,但狂犬病仍然是一种在低收入国家被忽视的疾病,每年大约有6万人死亡,主要集中在非洲和亚洲。真正的全球狂犬病负担可能是被低估了,因为死亡报告系统不完善,主动监测也是有限的[1-5]。图1(Fig 1.Occurrence of canine rabies[6])显示全球狂犬病的发生情况。犬类狂犬病已在西方国家如欧洲、加拿大、美国、日本和一些国家拉丁美洲国家绝迹。澳大利亚和许多太平洋国家岛屿国家一直没有犬类介导的狂犬病病例报告。然而,这些国家可能仍会报告输入病例并承担治疗疾病的费用。在南美洲,消灭狂犬病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图2(Fig 2.Occurrence of wildlife -mediated rabies[6])显示了全球野生动物介导的狂犬病病例[6]。其他动物,如蝙蝠,也是狂犬病毒的宿主。可以看出,狂犬病病毒载体和宿主物种分布广泛。图3(Fig 3.Global distribution of mammalian rabies reservoirs and vectors)显示了哺乳动物狂犬病宿主和媒介的全球分布[7-8]。
Fig 1.全球狂犬病的发生情况
Fig 2.全球野生动物介导的狂犬病例发生情况
Fig 3.哺乳动物狂犬病宿主和媒介的全球分布
随着宠物经济崛起,高收入人群对更安全有效的狂犬病疫苗需求日益增加。人狂犬病疫苗接种是暴露前和暴露后预防的重要组成环节。我国狂犬病毒疫苗使用多种细胞系,包括Vero细胞、地鼠肾细胞、鸡胚及人二倍体细胞。Vero细胞是目前狂犬疫苗的主流细胞系,具有培养效率高、外源性污染低、病毒滴度高等优势。表1汇总了中国人用狂犬疫苗上市企业(数据截至2024年9月份)。
表1. 中国人用狂犬疫苗上市企业
MRC-5细胞作为人二倍体细胞,因其无致癌性和高安全性,被广泛用于狂犬疫苗生产。然而,MRC-5细胞的培养难度大、病毒滴度低、生产成本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近年来,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系统作为两种主流的细胞培养技术,在疫苗生产中展现出各自的优势。本文将从细胞生长、病毒产量、可扩展性、操作复杂性和成本效益等方面,对比这两种技术在MRC-5细胞培养中的应用,为狂犬疫苗生产工艺的优化提供参考。
Fig 4.同腾新创自主研发CEL-G® Culture Ad60和Ad600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Fig 4.同腾新创自主研发CEL-G® Culture Ad60和Ad600固定床生物反应器, Ad60 FBR/Ad600 FBR)通过规整式固定床基质为细胞提供三维生长环境,具有以下优势: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能够实现更高的细胞密度和更均匀的细胞分布,减少剪切力对细胞的影响,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和代谢活性。
研究表明,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在病毒生产阶段能够实现更高的感染性滴度和更快的反应动力学。例如,在Vero细胞培养中,固定床系统的病毒产量比微载体系统高出2.8倍。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细胞培养面积可从1平米放大至600平米,满足1000L以上生产规模,适合疫苗类生产规模较大的生物制品。其自动化程度高,减少了人工操作和污染风险。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通过工艺参数设置达到培养过程的自动化精准控制;配合远程控制软件达到工艺测试、生产的实时监测、自动化,通过手机客户端即可实现实时接收报警、过程监测、工艺参数修改,大大减少生产现场人力的依赖。
微载体系统通过在悬浮培养中提供表面贴附,实现细胞的高密度培养,具有以下特点:
微载体系统能够实现较高的细胞密度,但受限于微载体表面积和搅拌带来的剪切力,细胞生长和代谢活性会受到一定影响。
微载体系统的病毒产量较高,但在大规模生产中,搅拌和氧传递效率可能成为限制因素。病毒收获仅能支持8天,而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可在灌流模式下连续收获更多批。
微载体系统目前最大可放大到1000-2000L,但细胞收获和微载体分离步骤繁琐,增加了操作复杂性和污染风险。且存在微载体颗粒残留风险。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在MRC-5细胞培养中能够实现更高的细胞密度(可达10E7 cells/mL),病毒滴度也显著高于微载体系统。
同腾新创规整式固定床反应器紧凑的结构设计,可满足更高密度细胞培养,Ad60 FBR和Ad600 FBR主机均可适配多个规模的罐体及不同面积的固定床载体,因此固定床生物反应器虽然初期投资较高,但在放大过程中可采用同台主机适配不同规模载体,且其长期运行耗材、培养基成本较低,能够提高产量和质量,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
Ad60 FBR与微载体使用MRC-5
进行狂犬病毒生产工艺测试对比
使用同腾新创自主研发的Ad60 FBR与微载体反应器进行人二倍体细胞MRC-5扩增并进行狂犬病毒生产工艺测试,数据如图5(Fig 5. Ad60 FBR进行MRC-5扩增及狂犬病毒生产工艺测试结果),MRC-5在Ad60 FBR载体内可快速扩增,2E4cells/cm2接种,培养5天MRC-5扩增7.1倍达到1.42E5cells/cm2;种毒感染后采用灌流模式,避免代谢产物堆积对细胞的不利影响;每天收获并更换新培养基2.7L,连续收获8批病毒上清,;1-3批收获病毒抗原滴度显著高于微载体,4-8批抗原滴度与微载体接近。对比Ad60 FBR与微载体在相同培养体系下生产的狂犬病毒抗原滴度,可见Ad60 FBR在狂犬病毒大规模制备中显示出了巨大潜力及优势。
Fig 5. Ad60 FBR进行MRC-5扩增及狂犬病毒生产工艺测试结果
图5:A为MRC-5扩增曲线;B-E为MRC-5在Ad60 FBR培养测试期间生化指标:B葡萄糖,C乳酸,D谷氨酰胺,E谷氨酸;F为Ad60 FBR与微载体使用MRC-5及相同培养体系培养上清中狂犬病毒抗原滴度对比。
结论与展望
固定床生物反应器在MRC-5细胞培养和狂犬疫苗生产中展现出显著优势,包括更高的细胞密度、病毒产量和产品质量,以及更好的可扩展性和成本效益。尽管微载体系统在传统疫苗生产中被较多采用,但随着技术进步,固定床生物反应器有望成为狂犬疫苗生产的主流方法,成为狂犬疫苗及类似工艺疫苗生产的明日之星。
[1] Knobel DL, Cleaveland S, Coleman PG, Fèvre EM, Meltzer MI, Miranda ME, Shaw A, Zinsstag J, Meslin FX. Re-evaluating the burden of rabies in Africa and Asia.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5;83:360-8.
[2] Taylor LH, Hampson K, Fahrion A, Abela-Ridder B, NelLH. Difficulties in estimating the human burden of canine rabies. Acta Trop 2017;165:133-40. https://doi.org/10.1016/j. actatropica.2015.12.007.
[3] Ma X, Bonaparte S, Toro M, Orciari LA, Gigante CM, Kirby JD, Chipman RB, Fehlner-Gardiner C, Cedillo VG, Aréchiga-Ceballos N, Rao AK, Petersen BW, Wallace RM. Rabies surveillance in the United States during 2020. J Am Vet Med Assoc 2022;260:1157-65.https://doi.org/10.2460/ javma.22.03.0112.
[4] Subedi D, Chandran D, Subedi S, Acharya KP.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Factors in the Occurrence of Rabies: A Forgotten Scenario. Infect Dis Rep 2022;14:979-86.https://doi. org/10.3390/idr14060097.
[5] CDC. Rabies. CDC Yellow Book 2024. Available at https://wwwnc.cdc.gov/travel/yellowbook/ 2024/infections-diseases/ rabies (Accessed on: 24/07/2024).
[6] WHO Rabies epidemiology. Available at:https://www.who.int/teams/control-of-neglected-tropical-diseases/rabies/epidemiology-and-burden#:
~:text=Rabies%20is%20estimated%20to%20cause,the%20true%20burden%20of%20 disease (Accessed on: 20/06/2024).
[7] Rupprecht CE, Hanlon CA, Hemachudha T. Rabies re examined. Lancet Infect Dis2002;2:327-43. https://doi.org/10.1016/s1473-3099(02)00287-6.
[8] Marston DA, Horton DL, Nunez J, Ellis RJ, Orton RJ, Johnson N, Banyard AC, McElhinney LM, Freuling CM, Fırat M, Ünal N, Müller T, de Lamballerie X, Fooks AR. Genetic analysis of a rabies virus host shift event reveals within-host viral dynamics in a new host. Virus Evol 2017;3:vex038. https://doi. org/10.1093/ve/vex038.